教會的字源來自希臘文ekklesia,是“呼召出來”的意思。在希臘文中,除了表示呼召出來的任何組合之外,不具備其他含意,當這字根據聖經作象徵性用法時,表達以下五種不同觀念:
- 被基督拯救的全部個體(弗1:22-23,3:21;西1:18)。
- 一個特別的基督徒單位(羅16:5;西4:15)。
- 所有忠於基督的神聖團體(提前3:15;太16:18)
- 單一的基督徒團體組織(加1:2;林後1:1)。
- 基督徒敬拜專用的建築物。
根據新約的定義,教會是基督靈感(mystical)的形體,透過聖靈給神的子民一個神聖的殿堂(弗2:21-22),基督是頭,教會是祂的身體(太16:18;弗1:23),是祂堅貞的“配偶”(弗5:30-31)。在新約時代,“教會”特別是指從五旬節到第一次復活,因受聖靈的洗而與基督聯合及彼此聯合的人們(林前12:12-13,15:15;帖前4:13-17;羅6:3-4;加3:27;弗4:5;西2:10-12)。
壹: 教會的性質
教會具有有形和無形兩方面的性質:
一. 有形教會:指地上有組織體制的教會,其成員包括一切公開信主,受洗加入教會的人們和家庭。有形教會被稱為地方教會(The local church),最初由新約時代的使徒建立,以地方為名,是基督徒聚集敬拜,交通,教導和差傳之處(林前4:7,11:18;徒2:42,2:45-46,4:31,11:26,13:2,15:3)。
二. 無形教會:被稱為普世性教會(The Universal Church),其特徵是合一性,即不分猶太人、外邦人,均從一位聖靈合而為一,共同組成一個身體(加3:28;弗4:4)。其成員包括一切重生得救的基督徒(彼前1:3),不論是否屬於有形的教會,都是普世教會的一份子,因重生得救的人,是接受聖靈的洗,歸入基督身體的人(林前12:13),就是基督所應許要建立在磐石上的教會。無形教會的會員名錄,只有神知道,祂把他們記錄在生命冊上。
貳: 教會的形成
一. 建立教會的目的
建立教會的屬天目的是從外邦人和猶太人之中,根據神的恩典(羅11:5)呼召出屬基督的身體—教會(徒15:14-18),以肢體彼此服事和服事全世界為目的。服事全世界是繼承了主耶穌的大使命,使萬民作主的門徒,為他們施洗(太28:18-20),並為神作見證直到地極(徒1:8)。肢體彼此服事則包含有肢體間的相交、敬拜、禱告、查經等,是基督身體內的整體關係的融合和增長。
二. 教會之建立
- 基督自己宣告教會的成立(太16:18),並且教會是建立在主耶穌基督自己這塊磐石上,祂是房角石(弗2:20),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(林前3:11)。
- 教會的根基是基督的受死、復活和升天,直到五旬節聖靈降臨才完全實現(徒2:1-4)
- 聖靈的洗是由施洗約翰宣告(太3:11;可1:8;路3:16-17;約1:33),至五旬節時降臨,來執行祂各種重生的任務,內住在每個信徒裡面並成為屬靈生命的供應(林前12:13),基督徒們始有能力執行耶穌所交付給教會的大使命。
叁: 教會的特徵
一. 合一性
-
- 教會只有一個,基督是首領(弗4:15),肢體雖然眾多,且有不同的功用,但身體只有一個(弗4:16;林前12:12-14)。
- 教會的根基只有一個,就是基督自己(林前3:11)。
- 信仰,聖禮相同,並同稱耶和華為父(弗4:5),所賴以行事的也唯有聖靈(林前12:13)。
- 屬靈上、信心上合一,外表上也合一(約17:11)。
二. 聖潔性
-
- 神是聖潔的,祂把教會分別為聖,歸祂所有,因此教會亦被稱為聖潔。
- 凡真屬教會的人,都已受聖靈的浸而重生和聖潔,從罪惡的黑暗進到救主的光明中。保羅也稱教會會員為聖徒,彼得則稱他們為聖潔的國度(弗5:26-27;林前1:2;彼前2:9)。
三. 普世性
基督在升天之前,囑咐祂的門徒往普世去為祂作見證,使萬民作祂的門徒,因此凡是信神的人都是祂的肢體,同屬一身,合成一普世性的教會。
- 四. 互助性
神隨自己的意思,把肢體俱各“安排”在身上了(林前12:18),肢體不但多且不一樣,必須按著神的安排,彼此搭配互相服事(林前12;21-27),使身子漸長,肢體也就在身子的漸長中建立了起來。
肆: 基督與教會的關係
在新約中有七點比喻基督和教會的關係:
一. 牧羊人和羊(約 10:1-16,詩 23)
說明基督與教會之間的親密關係,基督比喻作牧羊人(來13:20),教會比喻作羊群(徒 20:28;彼前 5:3),牧羊人知道每一頭羊,祂照顧、餵養、保護群羊(約 21:15-17;徒 20:28-30),並為羊群捨命。羊群也認得牧羊人的聲音,這羊群包含全部信主跟從大牧人基督的人,神要普世信徒合成一群,歸給一個牧人。
二. 葡萄樹與枝子(約 15:1-12)
說明信徒與基督合一與相交的關係,耶穌是葡萄樹,天父是栽培的人,使枝子能結果子,信徒就是枝子,連於葡萄樹,從葡萄樹得生命和滋養,得以生長及結果子。那結果子的枝子必已符合潔淨、住在主裡面和順服主等三個條件,不結果子的枝子都要經過修剪,使能結果子。
三. 建築物和房角石(弗2:19-22,林前3:9-11,彼前2:5)
說明基督是教會的建立者,這棟建築物是神透過使徒與先知立下的根基,基督是決定此建築物的方向與規格的房角石,每一位信徒都是建築物中的一塊活石,聖靈是居住在這建築物裏的主人,這棟建築物就是教會。
四. 祭司和祭司的國度(The priest and the kingdom of priests)
(出19:6;來5:1-10,6:13-8:6;彼前2:5-9;啟1:6)
舊約中的祭司是神所分別出來事奉神的以色列人,在新約中神自己身兼祭司和祭物,並且是永遠的大祭司,祂建立教會成為一個祭司的國度,其中的每一位信徒均為祭司,可以因基督的名直接來到主面前,為中保、為代禱者及祭上屬靈的供物。
五. 頭和肢體(林前12:12-13,12:27;弗1:22-23,4:4)
說明教會的普世性和合一性,基督是頭,教會是肢體,頭對肢體有管理指揮的權柄,並是各肢體的源頭及供應者,各肢體不論來自那一種族、階級,恩賜均在靈裡聯合為一,在愛中聯繫,互相建立。
六. 末後亞當和新造的人(The Last Adam and the New Creation)(林前15:22,45;林後5:17)
末後的亞當是基督,祂有賜人靈性生命的能力,祂將祂所新造的人呼召出來,成為教會。
七. 新郎與新娘(約3:29,林前11:2,弗5:25-33,啟19:7-8)
說明教會與基督的關係,基督是新郎,教會是新娘。教會是主所愛,像新郎愛她的新娘,教會順服基督,就像妻子順服丈夫。
伍.教會的行政
從保羅的書信中,可看出在第一世紀教會已經有明確的組織,歌林多前書顯示教會有事奉的職位(林前12:12-14)。提摩太後書與提多書也顯現出教會有完備的組織。在耶路撒冷會議中,教會任派的管理人員,提出了影響教會生活的重大問題,表示在當時教會已經有很好的管理體系了(徒15)。
一. 教會的組織制度
1.監督制
以主教為教會的主治者,此制度係根據於使徒職位和權柄的承繼,天主教的教皇制即由監督制演變而來,基督教的聖公會設有主教團,並推選主教團主席,亦是採用了此制度。
2.會員制
是與監督制相反的制度,各會堂在行政上完全獨立。管理權屬全體會員,會員組成大會,會員大會所選出或選聘的聖職人員,猶如一般行政人員,只對會員大會負責。這種制度興起於美國,主要是浸信會採用。
3.無組織制
無組織制是將教會組織減至最低限度,會員完全平等,理論上每個會員都有講道的職權。美國貴格會和小群會採此制度。
4.長老制
以長老為治理教會的領袖,係由會員選舉產生。各會堂在對內事務上有獨立制裁權,但也堅信基督教會有形合一的原則和理想,故由各會堂聯合組織區會、大會和總會,各會一切決議對各級所屬教會具制裁權,除非被證實與聖經原則不符。
二. 教會的教職人員
1. 特殊性的職分
(1) 使徒:通常指十二門徒及保羅,他們受聖靈賦予超然的能力,領受聖靈的啟示和默示,作有權威性及無誤之見證,並與先知共同為教會建造的根基(可3:14-19;弗2:20;林前2:13;林後12:12)。
(2) 先知 (徒11:27-28,15:32):先知能直接將聖靈啟示的話說出來,因此能說預言及顯露人心隱情(使21:10-13;林前14:24-25),為要造就、安慰、勸勉教會(林前14:34)
大部分基督教派認為使徒與先知的職分是暫時性的,當十二門徒和保 羅離世,這些職分和特權亦隨之結束,並認為預言也隨著使徒之離世而終止,今日教會之造就來自唯一有權威性的聖經,惟在廣義上而言,凡被差遣負有使命的傳道亦被稱為使徒(林後8:23),聖經不會改變,因此今日的教會,依然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(林前12:28;弗4:11),有耶穌自己為房角石。
2. 一般性的職分
- (1) 長老:係由聖靈所選立(徒20:28)
。長老的資格(提前3:2-7;多1:6-9):必須是無可指責,一婦之夫,有節制,自守,端正,樂意待客,善於教導,不打人且溫和,不爭競,不貪財,善於管家,兒女順服,非初入教者,教外有好名聲,不任性,不暴躁,好善,公平,聖潔,不好酒,固守真道。
。長老的職責:
治理教會(提前3:4-5,5:17)。
護衛真理(提前1:9,5:17)。
牧養信徒(約21:16;徒20:28;來13:17;彼前5:2)。
。長老與會眾的關係(徒20:33-35;腓4:10-17;林前9:7-14;林後 11:7-9;帖前2:1-12;提前5:17-25;來13:17;加6:6):長老以敬畏神與捨己的心態來領導,以僕人的心態來工作,並向會眾負責。會眾必須跟從與順服,供應長老的生活,並要自守與端正。
(2) 執事:係由教會選立,一般認為司提反和腓利以及他們的五位同工是執事的起源(徒1-6) 。
。執事的資格(提前3:8-12;徒6:3):大致與長老相同,必須是被聖靈充滿,智慧充足,無可指責,一婦之夫,有節制,端正,不貪財,善於管家,兒女順服,不好酒,固守真道。
。執事的職責:管理飯食,照顧寡婦,讓使徒可以專心祈禱和傳道(徒6:1-4),有部分執事也作傳道和教導的工作(徒6:8,8:5-6)。
。女執事:可指執事的妻子,也可指女性執事(羅16:1),女執事必須端莊,不說讒言,有節制,凡事忠心(提前3:11),她們的工作在於服事信徒(羅16:2)。
陸.教會的權柄
教會的權柄來自基督的三重職位,即治理(君王)、教導(先知)及服務(祭司)。基督曾說祂的國度不是屬世的而是屬靈的(約18:36,3:5),所以教會的權柄也是屬靈的。至於屬事之事,神託付政府辦理(羅13:1-7;彼前2:13-17)。
一. 治理:
包括訂立教會組織和崇拜秩序(徒14:23;多1:5;林前14:33-40)以及履行基督之律法(徒20:28;林後1:24)等,均必須符合聖經的原則。教會制定規章為要叫福音真理存在信徒中間,使在基督耶穌裡得自由,而不在束縛信徒的良心(林前10:27-29;加2:4-5)。
二. 教導:
教會被稱為「真理的柱石和根基」(提前3:15),可見教會具有權柄和責任保持真理的純正,駁斥一切異端邪說(提前1:3-4;多1:9-14)。故此教會的責任是要牧養信徒,勸勉人歸主,講解純正的福音,並按基督的教訓,施行聖禮(弗4:11-13;林前5:20,11:23-29;提前4:13;多2:1-10)。
三. 服務:
教會的一切權柄和責任,廣義上均屬服務性質,耶穌說:「人子來,不是要受人的服事,乃是要服事人。」「誰願為大,就必作你們的用人,誰願為首,就必作你們的僕人。」(太20:28,20:26-27),因此教會自起始,即奉主的名為信徒和非信徒服務(加6:10),不僅關注人的靈魂,也顧及人身體上的需要(徒3:1-8,4:35,6:1-6,20:35)。
柒.教會的聖禮
聖禮包括水禮和聖餐,是神與人立約的表記,具象徵性的外形與內在的實際恩典,即外形的運用和內心的領受(羅6:3-4;太26:26-28)。聖禮並不引致救恩,若僅接受聖禮的外形而內心沒有信心的領受,聖禮所象徵和印証的恩典,不會因形式上的舉行而自動加給受禮人。
一. 洗禮
基督在復活以後,升天之前,設置了洗禮(太28:19),凡是聽聞福音,相信並且悔改的人,就憑信心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(徒2:38),藉著洗禮表明了至少三種含意:
- 與主聯合:耶穌吩咐洗禮時說:「給他們施洗,歸於父、子、聖靈的名。」(太 28:19小字),保羅也指出,受洗是歸入基督的死、埋葬和復活(羅6:3-5;加3:27;西2:12),因此洗禮象徵並印証受洗人與聖父、聖子和聖靈的聯合。
- 赦罪除污:洗禮同時象徵信徒的罪被赦免,污穢被洗淨,藉著耶穌的名成聖稱義了(徒3:19;羅6:6;林前6:11;來10:22)。
- 信主得救:洗禮也是信心的表示(徒8:12,16:31-33),受洗者藉此承認耶穌為他生命的救主,從此進入門徒的身分和地位(太28:19)。
二. 聖餐
聖餐是基督被釘前夕與門徒同守逾越節晚餐時設立的(太26:26-29;可14:22-25;路22:19-20),耶穌用無酵餅和葡萄酒,表徵他自己為除卻世人的罪而捨身流血(彼前2:24;弗1:7)。聖餐是有形的表徵,藉以表明:
- 基督之死是世人的罪的贖價(來9:13-15;林前11:24;太26:28)。
- 神的恩典和應許之臨在(太26:29;弗2:5-6)。
- 信徒在主內的交誼(林前10:16-17)。
- 信徒紀念與神所立的新約(路19:20)。
捌.結語
教會是神對人的一個重要計畫,在五旬節聖靈降臨時建立。教會的會友則是在神創立世界以前已被揀選,並使他們得兒子的名份,在基督裏蒙悅納,得基業(弗1:4-7),成為基督的身體,他自己是頭(弗1:22-23)。教會又彷彿是一個生命豐盛的有機體,各部分彼此依賴,向共同的目標前進,這目標就是使教會成為基督見證的中心,福音由此傳揚到世界各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