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猶太教

猶太教(Judaism):此乃猶太人的宗教與文化,敬拜一位真神,主張地上之人皆兄弟,此教最大的人物即亞伯拉罕及摩西.現代之猶太教分四支:1.保守派2.改革派3.正統派4.改造派.(趙中輝編最新實用神學名詞辭典).猶太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神崇拜宗教,雖然信奉猶太教的人數僅約一千五百萬,且大都是猶太人,但是其影響深遠.一般而言,基督教徒和回教徒均同意他們淵源於猶太教,也認同早期猶太人的歷史是神作為的一部分,換言之,基,回,猶三教有共同的傳統是一項共識,且猶太教的聖經與基督教的舊約聖經幾乎完全相同,所以,猶太教被公認是世界性的主要宗教.

壹:猶太教的歷史

一. 亞伯拉罕之約—猶太教的基礎

猶太教的歷史起源於神創造天地,之後按照祂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,給予管理這地和管理各樣活物的責任.但是人們沒有勝過誘惑,背叛神陷入了罪,從此失去與神的親蜜關係.人們開始多神(假神)崇拜,忘記了創造宇宙萬物和人類的唯一真神,直到至今四千年前,神呼召亞伯蘭(Abram)—一位不敬拜偶像仍持守原始一神教傳統的半游牧民族牧人,從墮落的拜偶像的世界中出來,為要挽救全世界.神給亞伯蘭改名叫亞伯拉罕(Abraham,意為’多國之父’),與他立約,約的內容是:(一)他的後裔要承受迦南地為業(二)他們要成為大國(三)列國都要因他們得福(創12:2-3,22:18).猶太教和爾後的基督教都是從這個約發展出來的.

二. 十誡—猶太教信仰的中心

一場饑荒將亞伯拉罕的後裔(稱為希伯來人—Hebrews)由迦南帶到埃及寄居.約四百年後,埃及人苦待希伯來人,使他們為奴,神呼召摩西(Moses)帶領希伯來人出埃及回到迦南,過程中處處有神蹟奇事跟隨,有神的同在與引領.摩西在西乃山(Mount Sinai)上,在雷轟,地震和角聲中,直接由神的口中領受了十誡(Ten Commandments  出20:1-17):

  1. 除了我以外,你們不可有別的神
  2. 不可敬拜任何彫刻的偶像
  3. 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
  4. 當記念安息日,守為聖日
  5. 當孝敬父母
  6. 不可殺人
  7. 不可姦淫
  8. 不可偷盜
  9. 不可作假見證
  10. 不可貪戀人的甚麼東西

神用指頭將十誡寫在兩塊石版的兩面上(出31:18),這兩塊石版在神的約櫃(Ark)中保存了數百年,於南國猶大被擄巴比倫時期毀壞了.

這十誡是希伯來律法的基礎,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,其中前四條論到人對於神的態度,後六條論到人對人之間的態度,而敬畏神乃是十誡的基礎.

三. 大衛之約—萬族蒙福的途徑

摩西死後,神興起士師帶領以色列人(Israelites,指亞伯拉罕之孫雅各的十二個兒子所繁衍出的十二個支派)與迦南地各族爭戰,得勝後進駐神所應許的迦南地,建立起王朝,第一位王掃羅違背神命,被神廢去,第二位王大衛之後,王位始世襲.大衛王在位時期,軍事成功內政穩固,人民對耶和華的信仰堅定.大衛是合神心意的人,神與大衛立約,應允地上萬族要藉著大衛的家族蒙福,大衛的家族要生出一位偉大的王,這王要永遠活著,祂要建立一國,這國必要永存.大衛王之子所羅門王完成父願,為神建造聖殿,但他晚年在信仰上陷入異教迷信之罪惡.所羅門王死後,以色列分裂為北國以色列與南國猶大,北國不再敬拜耶和華,於BC722年亡於亞述(Assyria).南國雖多次振興改革宗教,但迷信罪惡已深,改革無效,於BC587年亡於巴比倫,聖殿被毀,人民被擄.

四. 以斯拉—猶太教之父

波斯征服巴比倫後,波斯王古列(Cyrus)於BC538年即古列王元年頒布命令,准予被擄的以色列人歸回迦南地.歸回者於BC520年重建聖殿,於BC525年完成.以斯拉以文士祭司的身份,發動讀經大會,鼓勵人們創立會堂(Synagogue)遵守律法,保持純粹的血統,純正的信仰和純全的宗教生活,因此被稱為猶太教之父.而”猶太人”(Jew)從那時起才成為專指猶大和便雅憫兩支派的專有名稱,其餘的十支派血統已混雜,是為”撒瑪利亞”人.

五. 等候彌賽亞

巴比倫被擄事件是猶太教的轉捩點,猶太人開始尋找一位拯救者,來重振以色列王國的榮光,這位拯救者出自大衛家族,來自神的差送,祂能使以色列和耶路撒冷成為列邦的中心,猶太人稱呼這一位為彌賽亞(Messiah).他們並不認為耶穌是基督,所以直到今日,猶太人仍在等候這位彌賽亞,來宣告世界的和平.

六. 猶太人離開應許地—猶太教分散至世界各地

歸回後的猶太人一直受制於當地的強權,他們也不斷反抗統治者,但只有馬加比(Maccabees)成功,奪回被異教佔領的聖殿,於BC165年舉行獻殿禮(獻殿節之由來),統治國敘利亞向猶太人議和,不再干預猶太人的內政,猶太人可以自由信奉猶太教.這段獨立時期很短(BC143-BC63),於羅馬大將軍龐培攻陷耶路撒冷後結束.耶穌時代猶太人受羅馬帝國管轄,猶太人反叛均告失敗.AD70年,耶路撒冷毀於羅馬將軍提多之手,歸回後再建的聖殿毀壞至僅餘一面牆,稱為”哭牆”(Wailing Wall),那時猶太人再度被迫離開應許地,分散至世界各處,猶太教亦隨之傳播至世界各處.

由於聖殿被毀,失去了敬拜神的中心,會堂就成了猶太教的敬拜處所,任何十位猶太男子均可形成一個敬拜團體,會堂內無論聚會人數多寡,均可誦讀律法(Torah)殘典.許多猶太教的節慶,如逾越節,修殿節等都在家中舉行.雖然猶太教和信徒仍立於世界,但他們所遭遇到的迫害不曾中止,尤以1930年代到1940年代德國納粹黨的迫害最為慘烈,猶太人因之死亡者達全部猶太人數的三分之二.

七. 以色列復國

以色列王國覆亡二千五百餘年後,於AD1948年在聯合國的協助下,在應許地建立以色列國,猶太人終於再度歸回故土.

貳: 猶太教的聖經

猶太教的聖經包括三部份:(一)律法書(Torah),(二)先知書(Prophets)和(三)聖卷(Writings),與基督教的舊約聖經相同,僅編排方式不一樣.

律法書記錄猶太民族的早期歷史和神要猶太人謹守的律法.律法書是神賜下的話語,由摩西受感執筆寫成.多年來,有許多解釋經文的著作完成,第三世紀時,第一次將這些著作整理成一完整的文件,接下來的三百年,又有許多相關於這份文件的論述,到了第六世紀,彙集了律法書,解釋律法書的著作和相關的論述,稱之為他勒目(Talmud).先知書記錄猶太民族在迦南地和被擄時期的歷史,以及當代各先知的事蹟和所傳遞的神的話語.聖卷記錄被擄歸回後的歷史和詩歌等.

猶太教聖經和他勒目引導猶太人在生命,生活,各方面,各時節敬拜神.他們敬拜唯一真神,遵行律法書的規條,勤研聖經,始被認定符合猶太教的要求,是真猶太教徒.

叁: 猶太教的四支

一. 正統派(Orthodoxy):

在十九世紀之前,可以說所有的猶太人都是正統派猶太教信徒,但因有不同的觀點而分成不同的黨派,例如耶穌時代的法利賽黨(Pharisees)和苦修派(Essenes).AD1800年初,有些住在德國的猶太人,認為律法書上經過翻譯的律法不適用,他們寧願遵守傳統而嚴謹的律法和敬拜的方式,包括使用希伯來文,男女分開服事於各種在家中舉行的儀式,嚴格遵守飲食規則,男士不只在敬拜服事時而是時時刻刻都戴著小圓帽.但也因不同的想法而分成若干不同的組織.

二. 改革派(Reform):

改革派的猶太教徒起始於AD1810年代,他們不接受律法書的傳統解釋,所

以他們不論是否在敬拜服事時,均不戴小圓帽,也用希伯來文以外的語言服事,並且不太在意飲食規則,正統派不准採用的火葬,改革派卻准予採用.改革派稱他們敬拜的地方是教堂(temples)而不稱為會堂(synagogues).

三. 保守派(Conservatism):

保守派是AD1845年由改革派分離出來的派別,他們主張保留希伯來語敬拜服事,在傳統的猶太教和新潮的改革派猶太教之間取一個平衡點,例如,男女不分開服事,但男子須在服事時戴小圓帽.

四. 改造派(Hasidism):

改造派是十九世紀時由Israel Ball Shem Tov在波蘭建立,從遵行猶太律法方面來看,改造派是屬於正統派的,但不如正統派那樣注重研讀他勒目和律法書,他們認為宗教應當是喜樂的,所以致力於用舞蹈,歌唱和表達愛慕等自然表露的方法來敬拜神.因這一特點,改造派的會堂和社區團體活動,均與其他猶太人分開.

肆: 今日的猶太教

現今猶太教信徒居住在美國和加拿大的佔多數,其次是以色列,其他的則分佈在俄國,法國,英國,拉丁美洲,南非,甚至印度,人數都不多.猶太教的發展,一直是以獨立而特殊的方式進行,而猶太教徒似乎是自立於世界之外,過著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們.他們無論人數多少,居住在何處,分散得多麼廣大,每一個群體都保持著濃厚的猶太傳統,學習希伯來語,研讀希伯來聖經,不見同化於當地的文化習俗,長達數個世紀.